首页 >> 展厅展示 >> 文史资料 >> 林惠祥一生捐文物价值上亿 厦大举行诞辰110周年纪念会

林惠祥一生捐文物价值上亿 厦大举行诞辰110周年纪念会

作者:厦门大学 日期:2013-03-28 点击:8342

最早研究台湾高山族

  厦大举行林惠祥诞辰110周年纪念会,揭秘了这位光耀厦大史册的名人在学术背后感人至深的人生故事。

  林惠祥的一生,和许多“第一”联系,其中之一是,出生于晋江的他在1926年从厦大毕业时,是厦大建校以来最早文科毕业生,他的毕业证号为厦门大学第一号。

  林惠祥随后到菲律宾留学,回国后,他在1929年和1935年冒险深入当时被日寇侵占的台湾,研究高山族,学术界认为,他揭开了中国学者以实地调查研究台湾高山族的序幕。

  林惠祥从台湾带回的文物,现在被珍藏在厦大人类博物馆。学术界说,其中的一些文物,有力地证明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个博物馆,也是大陆珍藏台湾文物数量最丰富、内容最权威、品质最完好的博物馆,其中的“镇馆之宝”是一张“清初彩绘台湾地图”,绘制于乾隆52年之前,地图尺寸、地形据说和现在的军用地图相差无几。这是林惠祥1950年在厦门购得的,已经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此外,还有一艘台湾高山族独木舟,是当时高山族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守着名贵文物饿肚子

  抗战爆发后,林惠祥带着他收集的文物,举家避难南洋。这应该是林惠祥一生中最艰难的时期。林惠祥的女儿林华明说,为了避免日本人的纠缠,他们全家人逃至偏僻的乡下,隐姓埋名,“生活的艰辛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

  家里困顿到什么程度呢?林华明说,有时连火柴也买不起,只好靠敲石取火。林惠祥甚至当起地摊小贩。

  事实上,林惠祥随身携带的皆是价格不菲的文物,当时有位欧洲学者想高价收购文物,被林惠祥严词拒绝。林华明说,父亲对我们说,就是用草绳做裤带,勒紧肚子,也不能变卖一件文物。

  文物没有给林惠祥带来财富,他还险些受累。有一次,日本宪兵突然到家搜查,林的家里正好藏着一箱古代武器,包括日本刀枪,一旦被查出,后果可想而知。在日本人搜查时,林惠祥“端坐”箱子上,最终侥幸逃脱劫难。

  1945年日寇投降时,林华明说,父亲感慨道:若再拖半年,恐怕这条命就熬不过去了。

  1947年,林惠祥回国,林华明说,别人是带着金银财宝回来,我们是带着十几箱石头,有人因此戏称父亲是“猴子搬石头”。

  一生捐文物价值上亿

  可以这么说,除了学术上的成就,林惠祥最可贵之处在于:他拒绝了魔鬼的诱惑。

  在考古界,有这样一个魔咒:许多考古家在搜集文物时,顶不住金钱诱惑,纷纷从考古家变身为收藏家。

  林惠祥非但拒绝了收藏家的诱惑,1951年,他还将一生辛勤搜罗和积存的物品全部捐献给厦门大学,设立人类博物馆,这是中国第一所专业人类学博物馆。

  林惠祥捐赠的物品包括史前遗物、历史古物、民族标本、名人字画等四个部分,其中就有林惠祥好朋友徐悲鸿的字画,鲜为人知的还有,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的馆名,也是徐悲鸿题写。

  1956年,林惠祥更是把自己家的一栋楼房捐给了厦大,那是他用稿费建造的唯一栖居之所。

  他的孩子回忆说,父亲当时月工资两三百元,算是高薪,但是,因为购置文物,家里到了月底经常没钱买米,买菜有时是赊欠的。

  林惠祥曾说,我一生简朴,没有什么嗜好,连好一点的衣服都没有一件,但我有一个展览人类学文物标本的陈列室。

  厦大人类学与民族学系昨日播放一部宣传片说,林惠祥捐献文物的价值,以亿元计算。

  女儿眼中的父亲

  会十八般武艺

  是怜儿顾家的大丈夫

  小女儿林华明昨天也参加了纪念会,1941年,她出生仅四个月时,母亲就因为贫病交加而去世,当时,有人劝林惠祥把这个小女儿送人,但林惠祥说,她没了母亲,不能没有父亲。

  这位父亲把襁褓中的女儿,放在书桌上,一边做学问,一边照看女儿。林华明说,父亲是位怜儿顾家的大丈夫。当时吃完晚饭,家里总要来个“混战”——林惠祥会把最小的孩子放在脖子上,其他孩子就一个一个跟在父亲屁股后面,在屋里转圈圈。他还利用灯光,为孩子上演手影戏。

  这位女儿骄傲地说,我的父亲会十八般武艺,会拉二胡,吹笛子等。

  1958年2月12日深夜,林惠祥因为脑溢血离开人世,当时,林华明说,当时父亲看着我,眼泪从眼角滚出,手指着上面,一句话也说不出。

  林华明说,父亲临终时为何手指着上面,我们至今想不明白。


(摘自《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