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厅展示 >> 文史资料 >> 厦大文物渡台始末

厦大文物渡台始末

作者:厦门大学 日期:2017-07-07 点击:8506

据悉,在台湾大学人类学系博物馆里,至今仍收藏有部分厦门大学的文物标本。那么,这些原本属于厦大的文物为何会东渡台湾?为何至今还遗留在台湾大学?这不得不从那段战火中的校园往事说起。

(一)战火弥漫,文物命途多舛

1933年,厦门大学文化陈列所成立。当时陈列所内藏品丰富,陈列多种古物、人类学标本、民俗学资料等。

1937年,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厦门随即沦陷。日本军队炮击厦门岛,厦门大学也因此受到重创,文物、图书受损严重。日军攻占厦门后,“台湾总督府”联系当时的台北帝国大学(台湾大学的前身)当局,说明厦门大学博物馆和图书馆因为受日本海军炮击而有损毁,要求派人前往整理及接收藏品,以免“散失”。

1938年,受“台湾总督府”派遣,台北帝国大学的人类学教授宫本延人先生,与移川子之藏教授、神田喜一郎教授一起,乘轮船前来厦门,准备接收与整理遭炮击毁损的厦大藏品。据宫本先生在他的《我的台湾纪行》中回忆:在厦大校舍内部,楼下的教室因炮击而有若干的损坏,而楼上标本室,墙壁似乎遭到炮击,以致于窗框破损,玻璃破碎散落一地。标本室排列着大约10个宽约1米、长约2米的大型陈列柜,里面的标本都散落到地板上。从墙壁的损坏程度来看,日本海军的攻击似乎不是使用大型的舰炮,而是用小口径的炮。标本室内所有的玻璃都散碎在地上,陈列柜内几乎看不到任何东西。原应在这里展示的书画、中国古代文具及陶器等物件,则连破片都看不到。散落在地板上的东西以陶俑为主,显然都是中国古代的明器,多半已破损。不过其中包括有可以修理复原的精品,也有一些完整品。标本室的损毁情况较为严重,被扰乱的迹象明显,估计已遭盗贼之手。而图书室却不同,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损伤,书架仍排满书籍,包括古老的线装书,也有近代出版的铅字板书,以及若干西文书,估计有数万册之多。

宫本延人3人经商量后,买了一堆百支装的香烟盒子,将这些破碎的陶俑明器分组装入,再放入20个木箱内,连同图书资料一起运往了台湾。约1个月后,这些文物标本被运到“台北帝国大学土俗人种学教研室”,即今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博物馆的前身,由宫本先生进行修复,图书资料则运到图书馆进行整理。这些明器高20公分的占多数,也有肩高达15公分的马及骆驼等精品,年代从汉代到唐代的都有。汉代到六朝的明器使用暗色陶,有鸟形、狗形和房屋,小而朴素,但风格独特。唐代的明器则出现三彩,有武俑、舞勇、马及骆驼等,平衡感极佳,艺术价值很高。    由于修复难度大,修复时需将文物一件一件小心放到整理台上,同一箱的破片都摆放在一起,再小的破片也不能遗漏。随着修复工作的推进,宫本想出不同的应对方法:原本缺少破片者,如俑的身部,在没有可修补的破片时,即暂时用石膏填补,也就是从无法辨识的破片中挑出色彩相同者镶嵌上去,或者将之粉碎后涂上。历时数月,修复工作才得以完成。

(二)始于厦大,归于厦大

1945年8月抗战结束,日本投降,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半年之后,厦门市当局要求台湾方面归还文物标本及图书资料等。据宫本先生回忆:不久即出现一个中国人来领取标本等资料他带来不知如何弄到手的箱子,把资料塞进箱子后就带走了,图书也一样。

文物运回厦门后, 1947年11月15-17日,在林惠祥教授的主持下,将林先生私人的“人类学陈列所”收藏标本和原文学院“文化陈列所”藏品合并,在厦门大学校内举办了“人类学标本展览会”,并于翌年厦大27周年校庆时复展。在此基础上,林先生于1950年提出设立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的建议,1951年将其私人收藏的文物、图书捐献给厦门大学,与原“文化陈列所”藏品正式合并,于1952年成立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筹备处,1953年成为我国高校中第一所大型的人类学(含民族学和考古学)博物馆,馆内藏品正式对外展出。

如今,在台湾大学数位典藏资源中心网站上,仍保存了一批珍贵的民族学影像,这些影像的主要内容包括1930年代“帝大土俗人种学研究室”至1960年代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之民族学田野照片,做为研究纪录的一种辅助资料。点击搜索“厦门大学”关键字后,界面立马跳转出53条来自厦门大学古物陈列室的标本信息。此外,据原台湾大学人类学系主任连照美介绍,其主编的《人类学玻璃版影像选辑》收入了35张原厦门大学“文化陈列所”展室和藏品的珍贵照片,选辑的第228图版是一张“卢沟桥事变前的厦门大学文化陈列所”展室照片,照片中是五个长方形的矮柜和一个高的厨柜陈列的文物,大致有陶瓷器皿、人物俑、动物模型明器、钱币、书画、兵器等。

据猜测,这部分厦大文物之所以仍收藏在台湾大学人类学系博物馆,并留有珍贵的影像信息,可能是当时归还文物时,没有将文物全部运回厦大,尚有一部分文物被遗留在当地。事隔80多年后,那些标本影像被重新编辑并印刷出版,以更清晰的面貌重见天日,重回大众视野,为我们了解厦大文物在战时的情况提供了更多的历史细节。如今,这些文物部分已安然陈列于厦大人类博物馆中,但还有部分存于“他乡”。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这批曾经在风雨动荡的年代东渡台湾的文物能够再次“重聚”,回到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的怀抱,静待世人欣赏。

参考资料:

① 吴春明:《郑德坤教授对厦门大学的学术贡献》,原载《郑德坤古史论集选》,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② 宫本延人:《宫本延人口述——我的台湾纪行》,宋文薰、连照美译,南天书局有限公司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