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厅展示 >> 新闻公告 >> 厦门日报:囊萤之光烛照福建革命史

厦门日报:囊萤之光烛照福建革命史

作者:厦门日报 日期:2016-06-21 点击:5298

▲厦门大学第一个党支部历史照片。(翻拍)

厦门大学第一个党支部建在囊萤楼,图为囊萤楼现在的外观。(本版图/本报记者 黄晓珍  摄)

▲罗扬才雕塑。

  [开栏的话]

  厦门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这里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深厚的红色文化:福建省第一个中共支部诞生于此,《小城春秋》所取材的共产党领导的大劫狱事件发生于此……这片土地上涌现出诸多革命英烈、时代英才,上演过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今年是建党95周年,为了更好地铭记红色记忆,保护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使之成为建设美丽厦门,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本报即日起开设“美丽厦门 党旗飘扬——纪念建党95周年特别报道”专栏,推出“重温红色记忆”、“寻访党员模范”、“展现基层党建”系列报道。

  我们将派出骨干记者通过寻找厦门的革命遗存遗迹,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重温红色记忆;通过寻访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发展阶段的党员模范,讲述他们的精彩故事,传承红色基因;通过深入采写基层党建的典型,展示基层党建风采,发扬红色传统,推动美丽厦门的建设与提升。

  革命遗迹点击>>

  厦门大学囊萤楼,始建于1921年,系陈嘉庚兴建的首批厦门大学校舍之一。其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47平方米,石砌三层建筑,双坡红瓦屋顶。1926年福建省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厦大党支部诞生于囊萤楼。1988年囊萤楼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本报记者 詹文

  90年前,厦门大学,囊萤楼。三个厦大学生,在这里组建了全省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厦大党支部。

  曾为照亮书本的囊萤之光,在大时代滚滚洪流里,成为照亮真理之光,如燎原之火,烛照了整个福建的未来,揭开福建革命史的新篇章。

  21岁的首任支部书记罗扬才,与45岁鲁迅成忘年交,他们在厦大谈革命运动,谈理想信念。鲁迅数次应罗扬才之邀发表演说,他鼓励厦门青年要有“傻劲”,要为正义真理奋起,为民主科学奋起,未来世界是“傻子”的世界。罗扬才更是以生命践行革命之信念,不改初衷。

  时隔90年,我们寻访当年那栋白墙红瓦小楼,寻访那间发出囊萤之光的宿舍,听专家讲述曾经的革命历史,听一代又一代人保护红色资源的故事,听新一代诉说红色基因传承的力量。我们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坚持真理和信念的勇气与决心,仍不断烛照年轻人奋力前行。我们真切感受到:一种时代的脉搏在城市内核中鼓动,红色基因传承的力量随着时间年轮不断前行。

  地点:囊萤楼

  福建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在这里成立

  厦大,入西门,便见囊萤楼。

  白墙红瓦,三层小楼,花岗岩垒起墙体,堆叠阶梯。同年代的砖木老屋日渐腐朽,囊萤楼却以不朽的花岗岩之身,抵抗近百年时光磨砺,仍如初建时。84岁的厦大党史专家陈炳三翻看了很多史料,“几乎没变,门框都一样,只是这楼前的棕榈树,高高矮矮,长了一批又一批。”

  1926年2月,罗扬才、罗秋天、李觉民三位厦大学子,热血激扬,在这建起福建省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厦大党支部,罗扬才任书记。目前已有的史料,暂无从考证是2月的哪天,是白天,还是夜晚。但在那乍暖还寒的初春,一道囊萤之光从这里烛照福建革命史。

  “虽是厦大党支部,但它却面向整个厦门,第一个月就发展了18名党员,有知识分子,也有工农群众。”陈炳三说,党支部很快派出16名党员前往闽西南,在当地建立党组织发展队伍。厦大党支部建立仅一年,就在闽西南地区发展了230个党员,建起28个党支部,成为闽西南地区建党的发祥地和播种机、革命运动的策源地,由此揭开福建革命史的新篇章。

  地点:111宿舍

  当年的宿舍已被打通改成教室

  2016年盛夏,再入囊萤楼,想要寻找当年燃起燎原之火的那间宿舍,却不可得。

  楼内早已不是宿舍模样,被改成一间间大教室。陈炳三说,这90年,囊萤楼外观几乎没变,唯一变化的就是里面,原本的学生宿舍被打通成为教室。“厦大党支部当初建于111室罗扬才宿舍,据考证,这间寝室在一楼朝南,大楼入门靠西的第一间。按照这个方位,若无遮挡,它能推窗见海。”

  当初的那间寝室,已成22岁姑娘李丽斐和她同学们的教室,外文学院的学子在这里聆听了一堂堂课。李丽斐知道罗扬才,知道这栋楼里曾绽放的真理之光,大学四年她勤勉努力获得不少全国大奖,她学会“坚持自己的理想与信念,让青春年华散发永不褪色的光彩。”

  地点:纪念碑、展览馆

  周末每天有上千人进馆参观

  25岁姑娘娄澜,静坐于隔壁楼内的展览馆。为扩大展区,囊萤楼里“党支部和罗扬才烈士纪念室”的展览搬到这。展馆面向全校招志愿讲解员,她报名了。层层面试筛选,留下21人,她是其中之一。作为学生党员,她如数家珍般一遍遍讲起那些红色记忆。

  娄澜说,周末每天有1000多人走进这里,“无论他们在外面如何嬉笑,一走进展馆,自然而然就肃穆了,静静观看、聆听。”

  囊萤楼数百米外,有一处罗扬才纪念碑,旁边石刻“烈士园”。30年前校方立下的这块石碑和雕塑,如今早已茂林修竹环绕,数十株异叶南洋杉肃穆在旁。又是一年毕业季,一群群年轻学子跑到纪念碑前拍照留影。画面定格下这个恍惚了时空的瞬间。罗扬才的雕塑,保留了20来岁的面容,年轻人簇拥着他,如一种传承,生生不息。

  揭秘>>

  罗扬才多次邀鲁迅给青年学生演讲

  文/本报记者 詹文

  1926年9月,鲁迅来到厦大,待了130多天。

  几十年来,陈炳三一直在研究厦大党史,他查阅史料后发现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罗扬才是厦门第一位共产党员,是福建第一个党支部首任书记,鲁迅在厦大的这几个月,也是罗扬才引领学生运动、工人运动颇频繁的一段时间。他俩既是师生,又是挚友。”

  一个45岁,一个21岁,尽管年龄悬殊,尽管相识不久,却一见如故,成为忘年之交。

  鲁迅到厦大,正逢北伐军挺进福建。罗扬才宿舍离鲁迅住处很近,他经常给鲁迅带去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胜利的消息。
到集美学村讲“傻劲”
粉丝云集

  “鲁迅是名家,很多地方请他去演讲都被拒绝,但罗扬才的邀约,他每次都答应。”陈炳三说,当时社会风起云涌,集美学潮学运不断,校方欲请鲁迅去演讲以平息学潮问题,鲁迅断然拒绝。没多久,集美学校毕业的罗扬才去邀请,鲁迅爽快答应。

  鲁迅随罗扬才到集美,给青年学生们讲《聪明人不能做事,世界是属于傻子的》,“粉丝”云集。鲁迅说,社会是靠有傻气的工农大众支持的,是靠有傻劲的革命青年来推动的。为着正义和真理,为着民主和科学而奋起的傻子,结合起来。陈炳三说,这次演讲给厦门的进步青年极大鼓舞,追求革新的学潮持续发展。

  罗扬才又邀鲁迅为厦大贫民学校演讲,座无虚席。鲁迅说,你们都是工人农民的子女,你们穷的是金钱,而不是聪明与智慧,他鼓励大家好好学习追求进步,每个人都可成为有用之才。

  离开厦大前,鲁迅又应罗扬才邀请,到中山中学演讲。他说,革命有前方和后方,你们在后方也可以从事革命,要有志气和勇气,去赶走世间“妖魔”,去造起地上“乐园”。他还表露了自己为何要去广州的心迹,他说,想去看看广州当前的革命形势,去考察那些未曾谋面的革命人物。

  鲁迅被迫辞职

  罗扬才发动召开送别大会

  鲁迅被迫辞去厦大教职时,罗扬才发动厦大学生召开“送别鲁迅大会”,合影留念,深情致辞。随后挽留行动变成改革校政运动的学潮。在坚持不懈的抗争中,以学潮胜利结束。

  1927年1月14日,鲁迅要走了。罗扬才和几位进步青年一起送他,帮他搬书和行李,将他护送上轮船,使鲁迅顺利离开厦门。

  鲁迅走后2个多月,罗扬才被捕。厦门工农学生3000多人示威游行,爆发全市性大罢工,要求释放罗扬才,但最终没能成功。罗扬才托人带密信给中共闽南特委,写下诀别誓言:“为革命而死,我们觉得很光荣,很快乐。不必为我悲伤,应踏着我们的血迹前进!”

  同年6月2日,罗扬才就义,年仅22岁。被押上刑车时,他高唱《国际歌》。“他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他牺牲后的很多年,人们都自发组织悼念游行、纪念集会。当时,周恩来、瞿秋白等专门为他写传,称他是‘学生领袖’‘工人领袖’‘先锋战士’。”陈炳三说。